工作的原因,常会听到或看到一些邻里不和闹纠纷、动手伤人、索要赔偿的,还有弟兄姐妹为争遗产大打出手来此打官司的。
去年年底,我在单位旁听了一件赡养案,让我感到老年人的无奈与无助。一位七旬老者来状告两个儿子不赡养,有时还前来咒骂,那两个儿子都是一副德性,互相指骂,说老人偏亲,亲他不亲自己,语言粗鲁,声高气盛。这一幕“闹剧”着实让心怀感恩、心存善念的人心寒,世上竟会有这样的儿子。
听他们父子只言片语的辩论,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因为“家教”的结果,种豆得豆,种瓜得瓜,种下什么就收获什么。忽然,我想到我们的家教、家风以及家训。
或许是因为我的民族性(回族)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,穿衣要整洁、吃食物要有感恩之心、言语要平和、举止要得体。当上学后,父母的诸多说教更是多了起来,什么学习要认真、团结同学、尊重老师,参加课外活动要积极……总之,耳畔总会时常听到父母的话语,这些话语有时令我反感,总想去背逆。有一次,我和小伙伴在巷子里,跟在一个老乞丐的后面,抓着路上的土沙冲他身后扬着。我们嘻嘻哈哈,看着老乞丐狼狈的样子,乐不可支。不知什么时候,父亲站在我身后,他扳着脸对我说:回家,我立刻从欢乐中跌落在尘埃间。跟着父亲走在回家路上,心怦怦狂跳,心想一顿揍怕是躲不掉了。回家后,父亲一直冷着脸,直到吃饭也没有和我说一句话。吃饭时却不让我上桌,说:饿他一顿,挨饿的感觉让他尝一尝。回过头看看我说:你知道你咋错了?我只是流泪,感到极为委屈。母亲也帮着父亲教训起来:打讨吃骂穷人,是恶人才能做出的事,你小小年纪,咋能对穷人扬土扬沙;语气全无往日慈母的柔情爱意,冷冰冰的,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无望。那顿饭临睡时,母亲重新热过一次才让我吃,饭后,父亲母亲语重心长的对我说:“孩子,做人应该诚实、有礼、谦逊,更重要的是应该重德修身”。通过这件事,父亲和母亲的教诲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中。
其实,就家教,家风,我们家是在潜移默化中父母贯注给我们的。比如,去年长的亲戚家作客,路上总叮嘱我们吃饭不许挑,吧唧嘴巴;捡到东西不要贪图便宜占为已有,更别说小偷小摸了。父母用他们的言行为我们做榜样,孝敬老人、慈爱小孩、邻里之间谁有困难,总是借钱给他们,谁家盖房买煤,只要有空,总是去帮忙……这些行为举止,一直伴着我们成长。久而久之,他们的品行和美德也移转到我们身上。
家风,如春雨润土无声,却使禾苗茁壮成长;如明灯一盏高悬,照亮夜行者前路。家训,是一册载满美德善良的书籍,常阅便能辩是非曲折,是注满忠孝勤俭的清泉,常浴便可知感恩付出的真意。
源头清纯水自清。如果每个家庭都据美好的家风和家训,一代一代的输送给孩子,那么这个社会也就明清气正,朗朗一片和谐盛景。